智能制造网手机版

手机访问更快捷

智能制造网APP

安卓版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营销推广更便捷

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新能源设备>资讯列表>从美企到奇瑞,LG新能源六年8GWh订单落地

从美企到奇瑞,LG新能源六年8GWh订单落地

2025年06月16日 19:12:04 人气: 24065 来源: 盖世汽车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宣布,已与中国整车厂商奇瑞汽车签署了一项为期6年的46系大圆柱电池供货协议。
 
  根据协议,LG新能源将向奇瑞汽车供应46系大圆柱电池,订单规模达到8吉瓦时(GWh),按照行业平均每辆电动汽车约65-70kWh的装机量计算,足以满足约12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需求。
 
  虽然目前合同的具体价值尚未确定,但考虑到当前电池市场的价格走势以及圆柱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一订单金额无疑将十分可观。
 
  行业专家推测,该合同金额可能超过1万亿韩元。
 
  订单背后的战略考量
 
  据韩联社报道,这是韩国电池厂商首次与中国整车厂商签署圆柱电池供应合同。
 
  据悉,46系大圆柱是LG新能源研发的新一代圆柱形电池,包含4680、4695、46120三个型号,与当前通用的2170圆柱电池相比,能量与输出至少提升五倍,具备快速充电和高空间利用效率的优势。
 
  一直以来,LG新能源被认为将是韩国率先量产46系电池的企业,按照规划,LG新能源将于2025年下半年在韩国Ochang工厂进行量产。今年4月有报道称,到目前,LG新能仍处于4680型号(直径46mm/高80mm)的大规模量产准备阶段。据悉,LG新能源正与特斯拉等整车厂商进行4680电池规格的最终测试。
 
  LG新能源计划于明年初开始向奇瑞汽车供应该型号电池,其将搭载于奇瑞汽车的主力车型。此外,双方还计划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将46系电池的供应扩展至奇瑞汽车旗下的其他电动汽车车型。
 
  LG新能源方面表示,此次与奇瑞汽车的合作不仅是公司拓展46系电池市场的契机,也是其在全球电池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重要一步。
 
  此前,LG新能源的46系列大圆柱电池主要供应给美国造车新势力特斯拉以及Rivian,搭载该电池的车型包括Model Y、Cybertruck 和 Rivian R2等。而奇瑞汽车的加入,使得LG新能源在全球的客户版图进一步扩大,成为全球第三家使用这款电池的主机厂。
 
  从奇瑞汽车的角度来看,与LG新能源的合作也是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奇瑞汽车在新能源市场发展迅速,旗下多款新能源车型受到市场欢迎。通过引入LG新能源的先进圆柱电池技术,奇瑞汽车有望进一步提升其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特别是在电池续航里程、充放电效率以及安全性等关键指标上实现突破。
 
  圆柱电池市场的新变量
 
  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池技术路线的选择一直备受关注。圆柱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路线,近年来随着特斯拉等车企的大力推广,市场份额逐步提升。与传统的方形电池相比,圆柱电池在能量密度、生产工艺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LG新能源的46系列大圆柱电池,同样具备容量和功率优势,能够显著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整体性能。
 
  此次LG新能源与奇瑞汽车的合作,除却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其圆柱电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之外,对于国内电池企业而言,这也将带来新的竞争压力和挑战。
 
  目前,国内亿纬锂能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大圆柱电池领域。
 
  以亿纬锂能为例,2021年初,亿纬锂能开始立项为宝马研发大圆柱电池,并在一年后正式成为宝马大圆柱电池首发供应商。亿纬锂能在2023年实现大圆柱电池量产,并在长安、江淮等国内车企的车型上装车使用。今年1月,有报道称,目前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的装车量超过5万台,最长单台行驶里程超过19.7万公里。
 
  今年2月,宝马正式宣布即将量产装车大圆柱电池。亿纬锂能在经历宝马近三年的电池验证流程后,即将启动正式供货,这将是其押注大圆柱电池技术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飞行汽车和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圆柱电池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中,大圆柱电池在机器人领域,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中表现出色。由于其灵活性高,可以随意组合,这使得圆柱电池非常适合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而方形电芯则难以做到这一点‌。
 
  在飞行汽车领域,大圆柱电池同样展现出其独特优势。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例,大圆柱电池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满足其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要求。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