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网手机版

手机访问更快捷

智能制造网APP

安卓版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营销推广更便捷

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新能源设备>资讯列表>当绿电遇上碧水!“光伏+储能”如何点亮水务碳中和新图景?

当绿电遇上碧水!“光伏+储能”如何点亮水务碳中和新图景?

2025年05月22日 11:57:11 人气: 1084 来源: 天合光能
  5月15日,由锦尚新能源集团、天合光能、阳光电源联合主办的“绿电赋能 碧水新生 —— 清洁能源点亮低碳水务新时代”交流会在宜兴圆满收官。这场聚焦水务行业绿色转型痛点,通过“光伏+储能”技术与水务场景的深度融合,为水务场景提供了可复制的碳中和解决方案。
 
  环保同行:光伏如何重构水务行业“碳轨迹”?
 
  作为地方国企,宜兴公用环保集团业务范围涵盖水务水利、公共设施管理、环保能源等产业的投建运一体综合服务,宜兴市公用环保集团董事长邵旻在发言中揭示了“光伏+水务”标杆案例的三重价值逻辑,从空间经济、用电消纳、生态效益三方面开辟水务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空间复用的“立体开发”:氿滨水厂项目利用清水池顶面及建筑屋顶2.4万㎡闲置空间建设光伏阵列,实现土地资源“零新增”开发。
 
  精准消纳的“效率革命”:水厂 24 小时连续运转的稳定负荷特性与光伏出力高度匹配,“自发自用”模式可减少 70% 输电损耗,氿滨项目自发自用率达95%,较传统电网供电成本大幅降低。
 
  生态增益的“指数效应”:氿滨水厂 2.7MW 项目年减碳 3200 吨,相当于种植10万棵树,实现良好的生态增益,更为水务光伏建设提供了示范案例。
 
  天合光能技术矩阵闪耀全场,光储产品成水务场景“破局密钥”
 
  作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天合光能中国区分销技术负责人史伏龙在会上系统展示了天合光储产品在水务行业的优势:
 
  硬件适配性:为水务场景量身定制:天合光能中国区分销技术负责人史伏龙重点介绍,截至2024年底,光伏行业210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达380GW,其中天合光能210系列组件累计出货量约170GW。天合光能210 N型产品被全球客户认可的底层逻辑及核心驱动力即其兼具“四高一低”的核心要素,经由实测数据,TOPCon相比TBC单瓦发电量高+3.2%,TOPCon 优异的低辐照性能使得早晚低辐照时段发电量提升 6.9%-8.3%,匹配水厂全时段用电需求。
 
  系统创新性:光储协同提升消纳:通过光储技术革新,天合光能构建了从发电、储能到解决方案的全链条管理。并使用AI算法破解解决方案技术壁垒,优化调度策略,辅助客户实现源网荷储协同优化,为“双碳”目标落地提供数字化支撑。
 
  场景引领性:推动行业规模化复制:新能源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天合持续以场景、客户为导向,进行全面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创新。在绿色交通、绿色住建、绿色算力、零碳园区、离岛/无电区/智能微网等场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模式。
 
  锦尚新能源×天合光能:水务场景的“零碳样本”打造
 
  作为天合光能生态合作伙伴,锦尚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钮阿兴在致辞中表示:“天合光能在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上的成就有目共睹,我们期待通过深化合作,将先进的光储技术与产品推向水务等行业场景,助力传统行业低碳转型。”
 
  锦尚新能源集团总经理钮嘉玺在会上分享了双方“共生共长”的合作模式,作为彼此重要的生态合作伙伴,锦尚与天合工商业在分布式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双方深度合作的宜兴氿滨水厂项目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样板。
 
  标杆揭牌 · 合作升级
 
  交流尾声,现场嘉宾在宜兴市公用环保集团的引领下,共同前往宜兴氿滨水厂项目实地考察。项目现场,宜兴市公用环保集团董与天合光能共同为氿滨水厂项目揭牌,正式授予其“碳中和标杆光伏电站”称号。凭借在工商业分布式领域的丰富经验,在推动清洁能源与生态治理融合中的示范价值,锦尚新能源被授予“碳中和推广者”授牌。并且天合光能、阳光电源分别向锦尚新能源授予“售后服务商”“分布式服务商”等认证授权,进一步推动光储+解决方案在水务、工业园区的规模化应用。
 
  正如天合光能中国区分销总经理王建龙所言:“当光伏成为水务设施的‘绿色屋顶’,我们不仅在生产绿色电力,更在重构产业的价值链条——这是天合光能的技术理想,更是我们与生态伙伴共同的时代机遇。”
 
  水与光的相遇,是生态与科技的共鸣。以此次合作为支点,天合光能愿与客户及生态伙伴撬动更多水务场景的绿色变革,让每一滴清水都承载零碳未来的希望,将清洁能源与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描绘传统产业向“光”而行的时代注脚。
 
  原标题:当绿电遇上碧水!“光伏+储能”如何点亮水务碳中和新图景?
关键词: 光伏,污水处理厂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